《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接近,比如有的翻译为: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有的翻译为: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又或者: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诸如此类吧,既然之前的解释这么接近,我们呢,也再来分析下这段话。
首先是,君子,小人,这个就不用分析了,按照论语的标准,君子是有个很高道德修养的人,小人则相反。
剩下的就是四个字了,喻,于,义,利。
先看喻,这个字的意思呢,相对容易,大意是明白,通晓的意思。也有告知类的意思。
于,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字义关系不明。“于”作介词,古代通“於”。我在这里就补研究了,我也倾向是个介词,没有实质意义。
义,一般的解释是道义。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带装饰的锯齿状长柄兵器,这种兵器是用在各种仪典上的礼器,后用于比喻礼仪、威仪,并引申指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又表示合乎正义的,用作修饰语。在《论语》中,义这个字多次出现,比如,“见义不为,无勇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等多处。那我们来尝试分析下,义首先是兵器,而且还是祭祀时候使用的,就说明它捍卫的是社会的威仪,不是个人的,或者说他是体现的大众层面的对错问题,而不涉及是否针对自己。所以孔子才会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你在路上看到有人在伤害别人,你不去救助受伤害的人,你就是没有勇气的人。不义而富且贵,不是通过大家认可的方式富裕起来的,我不稀罕。
利,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利的古字形用以刀割禾来反衬刀的锋利,本义指刀、剑锋利。刀口锋利切割速度就快,由这一点又可引申为速度快。对于刀,自然是越锋利越好,故引申为顺利、便利。事情顺利就有好处,故又引申指利益、好处、利润等义。可是这个字,在《论语》中使用的不是那么频繁,范围在《易》及其十翼中,频繁出现,比如《易 乾》乾,元亨利贞。在文言传中这样解释,利,义之和也。
就在这里,问题出现了,利居然和义是这样的关系,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关键是据说这个还是孔子写的,这就大条了,这是什么情况。聚义以为利,这个就不好搞了,君子义,小人利,小人的这个利,还是君子义的集合体,你这怎么去理解呢。
这个的解释呢,我的猜测是,利,是有针对性的,叫做利,无针对性的,叫做义,把无针对性的义,其中针对某个人的,全部集中起来,就变成了针对这个人的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