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菅姓源自河北
▲ 襄城县颍阳镇菅庄村才子榜 ▲ 菅庄村文化大舞台 资料图片
“菅”的本意是一种植物,《说文解字》释:“茅也”。“菅”指菅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很坚韧,茎可做绳织履,细细的茎叶可以覆盖屋顶,也可做炊帚、刷子等。
作为中华姓氏之一,菅姓比较少见。许昌市东城区、魏都区以及襄城县都有菅姓人定居。这些地方生活的菅姓人来自哪里?位于市区北大街附近的菅胡同也曾有菅姓人居住,在这里发生过哪些故事?
姓氏溯源
菅姓源于春秋时期 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
关于菅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宋国有大夫食采于菅(今山东单县金乡、成武两乡交接处),其后裔以邑名为氏。
据文献《中国姓氏辞典》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大夫食采于菅邑。后来,宋国与鲁国之间发生争战,鲁军侵入宋境并在菅邑击败宋军,随后菅邑为鲁国吞占。宋国失去菅邑后,那位宋国大夫便以自己的食邑名称为姓氏,称菅氏,后裔子孙世代相传。汉代的菅禹、唐代的菅崇嗣,皆是该支菅氏的后裔,史称菅氏正宗。
其二是因避难改姓。传说春秋时期,一个原为贵族的人得罪当朝,为避免满门遭诛的厄运,举族迁逃。当追兵临近时,全族人等皆藏身在菅草丛之中,方得以逃生。后族人皆改取“菅”为姓氏,称菅氏。
如今,菅氏族人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境内,其中河南省永城市龙岗镇分布有15000至20000人,为全国菅姓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
另外,河南许昌、商丘夏邑等地,以及河北邢台、保定、唐山,山东滨州、济南、泰安等地也有菅姓人定居。
后裔迁徙
明朝万历年间 有菅姓人从河北迁往许昌
襄城县颍阳镇菅庄村因三岗环绕,自古以来就有“三岗加一洼,岗地好庄稼”“涝灾靠三岗,旱天靠东坡”的说法。古时候因村中有一大碾盘,张姓始居,为碾张村。
村中现存石碑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有菅姓始祖领三个儿子自河北真定府太平乡迁于许。三个儿子中的老大定居许昌城北小南海,老三定居许昌城南五里铺,老二仰慕春秋颍考叔忠孝之名,遂前往颍考叔故里的颍河岸边。他见碾张村坐落在三岗之间,土地肥沃、树木葱茏,便产生定居之意。一打听,村名为碾张,暗喜,这正是谐音“撵着长”,意思是撵着人往高处去,人也长,财也长,人财兴旺,于是就定居下来。
菅姓人在此勤于耕织,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而村中张姓户数逐渐减少,后来因菅姓居多,遂改碾张村为菅庄。目前,村里生活着菅、宋、杨、张、冯、郅等多个姓氏的居民。
菅姓始祖勤奋耕读的良好家风世代相传。多年来,菅庄人才辈出,一个千把口人的村子,在高考制度恢复后,年年有人步入大学门槛。时至今日,菅庄在外工作的有教授、书法家、科研人员等,与周边十里八村相比,可谓人才济济。
天宝路与文峰路交叉口西北侧,清潩河东岸,许昌人习惯称之为“小南海”,东城区天宝路街道办事处菅庄社区就位于这里。该社区居民菅伟民说,从正定县真定府太平乡的碑文中得知,菅庄社区菅姓居民的始祖是明朝万历年间自河北石家庄正定县真定府的太平乡迁至许昌的。
在魏都区新兴街道办事处潘窑社区五里岗的菅姓祖坟里,曾有一通高约3米、宽约1米、厚约30厘米的青石碑,该碑是为纪念在此处定居的菅姓居民的始祖菅梅白而立的。菅梅白的后裔一部分迁到许昌城北菅庄,另一部分留在五里岗居住,成为潘窑社区菅姓居民的先祖。如今,潘窑社区的不少菅姓居民和小南海菅庄居民往来密切,大家都是同根同祖的菅姓家人。
人物故事
许昌老城有菅胡同 胡同里曾有奇人异事
193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里附有一张县城街巷图,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北大街的几条老胡同,自南向北分别是:菅胡同、小王胡同、大王胡同、汪胡同、佟胡同、靳胡同。
据《许昌县文史资料》记载,菅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不足500米的小胡同,东端连着南平定街,西端的北边是北大街,南边是安怀街,是许昌老城内唯一的“一条胡同跨两街”的小巷子。紧挨菅胡同的安怀街和北大街这一片,以前的地下水苦涩难喝,打出的井称“苦水井”。这里的居民需要去南平定街挑水,所以该胡同常常泥泞难走。清末,一菅姓人家在胡同中间铺设了一溜青石,给来往挑水的人们提供了方便,人们便称该胡同为“菅青石胡同”,后来演变为“菅胡同”。
“西起安怀街,东至许昌市平定街小学操场,因菅姓最早在此定居,故名。”1990年我市编撰的《许昌市地名志(征求意见稿)》对菅胡同的来历有这样的说明。
不过,如今从西向东走到菅胡同尽头,这里是一座公厕,左拐再右转可以到许昌市文化街幼儿园平定分园。
许昌人李季安(已故)曾经在《许昌县老城街巷文化》一文记载,旧时,菅胡同里有不少奇人异事。
早在清代,菅姓人家就在此居住。这家有个叫菅参的人,因祖上享有功名,在清康熙初年被袭封为“武德将军”。而菅参对官场毫无兴趣。他豪爽慷慨,学识渊博,尤其见长于古诗词。据民国二十二年《许昌县志》记载,当时的人是这样赞誉他的:“平生豪气冲斗牛,非义富贵视如士,英雄慷慨老书生,不屑曳裾求华膴。”他本人著有《遨游诗文集京稿》一书。
民国时期,菅胡同出了个“胡同名人”,在县城内家喻户晓。这个人叫菅儁吾,民国二十年前后,他是南大街北段路东五洲杂货店的股东,同时还在同庆义钱庄占有不少股份。对于他来说,不识字是个不小的缺陷和遗憾。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化知识成了文明的标志,菅儁吾通过一番准备,就用在街头看告示的方法来向人们显示他是识字的。
一次,他在街头做出看告示的样子,告示的内容是某股土匪抢劫杀人。他尽管不识字,但看了一会儿,咂了咂嘴,做出一副非常惋惜的样子说道:“厉害呀。”熟人听到他说出“厉害呀”,以为他看明白了告示的内容,心中纳闷儿:才几天不见菅儁吾,他怎么突然识字了?
“厉害”一词真是厉害,它似乎囊括了看过告示后的一切感慨。可以这样说,“厉害”一词是看过告示后“通用”的基本语言。诸如此类的看告示,不胜枚举,久而久之,许昌城生出了一条歇后语:“菅儁吾看告示——厉害。”
如今的菅胡同没有了“名人光环”,知名度也不如昔日那么高了。生活在胡同里的人却丝毫不在意这些,只是悠然地过着属于胡同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