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听常军老师的直播连线中,当常老师问及连线那位妈妈是否听说过归属感这一词时,对方一脸茫然。于是,常老师换了一个人们较为熟悉的词汇再问对方:如果是安全感,她是否有所认知时,对方依旧是一脸茫然。对方只顾着噼里啪啦不停地输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对事件的自我猜想与评价,根本没有去思考常老师的提问。因为,在当下不少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的世界里,往往都会有一千一万个理由与证据,等着咨询师的回应与建议。
那么,心理学领域中常常会提及的归属感与安全感,究竟又是什么意思?它们各自指的又是什么?其对个体以及群体的心理影响又是什么?
为此,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归属感与安全感。
——————✿——————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
▶安全感是指个体在其生存环境中感到稳定、可靠,自身的身心免受威胁的一种心理感受。它是一种基于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认知,所产生的内心的稳定和确信感。安全感更多地侧重于个体对自身的身体、心理和情感的保护和确信。
就像一位上班族,每月按时收到工资,不用担心经济上的突然变故,他在经济方面就有了安全感。
又或者一位居民生活在治安良好的小区,夜晚出行不必担忧自身安全,这使他在生活环境方面获得了安全感。
安全感更多地侧重于个体对自身的保护和免受威胁的感知。
▶归属感则是个体感觉自己被接纳、被认同,属于某个特定群体或环境的心理体验。它源于与他人或群体的联系和认同,个体感到自己在其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
比如,一个学生在班级中,能够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参与班级活动时能感受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这就是归属感。
再比如,一位新员工加入公司后,能迅速融入团队,与同事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认同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他在这个公司里就找到了归属感。
归属感强调的是与他人或群体的联系和融合。
——————✿——————
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区别在于:
▶安全感主要源于个体自身的心理状态和对环境的掌控感,侧重于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保护;而归属感则更多地依赖于与外部群体的关系,关注与他人的连接和认同。
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
▶一定程度的安全感是形成归属感的基础。当个体感到安全时,才更有可能去积极地融入群体,寻求归属感;同时,归属感的获得也能进一步增强个体的安全感,让个体感到有依靠和支持。
以一位独自旅行的人为例,他提前做好详细的行程规划,准备好必要的物品和应急措施,在旅行过程中能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这体现了他在追求安全感。
▶而归属感则更多地依赖于与外部群体的关系,关注与他人的连接和认同。
像一位移民到新国家的人,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参与当地的传统活动,结交当地的朋友,试图融入当地社会,这反映的是他对归属感的渴望。
例如,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才会更自信地去学校与同学们交往,进而在班级中获得归属感。
同时,归属感的获得也能进一步增强个体的安全感,让个体感到有依靠和支持。
比如,一位在公司里拥有归属感的员工,会因为与同事们的良好关系和团队的凝聚力,而在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时更有勇气和信心,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安全感。
——————✿——————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
▶安全感通常体现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这两个层次。
生理需求包括对食物、水、住所等的需求,而安全需求则涵盖了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才会感受到安全感。
▶归属感则更多地体现在社交需求这一层次。
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归属关系等的需求,个体渴望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被某个群体接纳和认可,从而获得归属感。
——————✿——————
最后,来聊一聊归属感和安全感对个体与群体的重要心理影响。
▶对于个体而言,拥有安全感能使其心态平稳,积极面对生活挑战。
比如在遭遇困难时,不会过度焦虑,能冷静应对。归属感则让个体感到温暖和有价值,像一位孤独的老人加入社区活动后,变得开朗积极。
▶对群体来说,成员的安全感有助于提升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让大家安心工作,效率提高。
而强烈的归属感会使群体更团结,比如一个班级,同学都有归属感,会共同为班级荣誉努力。
相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个体易陷入焦虑抑郁,群体则可能分崩离析。
——————✿——————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当下不少的日常事件,其实都是跟个体自身归属感与安全感的感受密切相关(注意我说的是密切相关而非绝对原因),尤其是归属感。比如:
▌当下不少人工作做不长久、经常跳槽,就是与归属感缺失密切相关,因为归属感是个体对群体的认同和依赖。若在工作中个体无法认同其工作的公司文化,感受不到团队的接纳与支持,便难以产生归属感。
比如小李,进入一家公司后,发现公司内部竞争激烈,同事之间关系冷漠,领导也对他的工作成果缺乏肯定与指导,而他自身能力有限,无法融入这样的工作环境,以致难以产生归属感,从而缺乏工作动力和忠诚度,最终选择跳槽,或者是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拖延、懒散、躺平的消极态度来应付工作,成为企业或团队的“猪队友”,又或者是出现 EMO 情绪就在所难免。
▌时下大量的灵活自由职业和共享员工,也往往由于工作场所与内容的不稳定,难以形成长期的工作关系和固定团队,导致个体归属感严重缺失,容易让个体产生孤独感与迷茫感。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稳定的社交关系才有助于个体建立归属感。
比如小王,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经常更换合作对象,没有固定的工作团队,收入也不稳定,这容易使得他感觉自己在职业领域像个无根的“漂泊者”,容易使其内心感到孤独,且对未来感到迷茫。
▌至于当下不少被边缘化的学生,往往会在学校中感到不被重视和接纳,归属感缺失会使其自尊心受挫,影响学业和心理健康,甚至产生厌学等问题。心理学中的“标签理论”指出,被贴上负面标签的个体可能就会朝这个被贴标签的方向发展。
比如小张,因性格内向在班级中被同学孤立,老师也对他关注较少,这使得他觉得自己不被这个集体所接纳,归属感严重缺失,极为容易导致其成绩下滑,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而人们的追星现象以及饭圈文化,也不外乎是可以通过追星与饭圈,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支持喜爱的明星,形成有共同话题和情感连接的群体,为个体建立归属感提供了有效渠道,因此一部分人会无意识地情不自禁地出现追星念头与行为,并有甚者是加入了某个偶像的饭圈。
其实,这些都是符合社会认同理论,即个体通过认同某个群体来获得自我概念和情感上的支持。
比如小赵是某明星的粉丝,加入了粉丝后援会,与其他粉丝一起为明星应援,共同的喜好和行动让他找到了归属感。
▌再说说游戏,当个体玩机动游戏、手游时,玩家在组队合作,共同达成目标时,能在虚拟世界中获得团队合作的体验,从而感受到归属感。而在游戏心理学中,这种团队协作能很好地满足个体的社交需求。
比如小刘在玩一款竞技手游时,与队友密切配合取得胜利,这种共同奋斗的经历,就能让他感受到归属感。
需要强调一下:这里我并非是鼓励大家可以放心玩游戏,我只是客观地从另一个维度去分析☞游戏为何对人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而已。毕竟,游戏成瘾的危害大家都已经知道,可是,游戏从另一面体现出来的正向影响我们也不应该忽视。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游戏也只是一个被发明出来娱乐大众、缓解生活压力的商业谋利工具,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好是坏,也无外乎是人为是否有度所决定,过了这个度才是我们需要警惕与规避的。
▌此外,还有一些人会加入各种群聊或组织,让自己能与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有机会进行交流互动,分享经验和感受,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会有助于建立和增强个体的归属感。就像社群心理学所强调的,相似性和互动性是形成归属感的重要因素。
比如小陈加入了一个读书交流群,与群友分享读书心得,有时也会参与线上讨论活动等,这些互动与沟通,都能让小陈在这个群体中找到一定的归属感。
——————✿——————
关于归属感与安全感,啰里啰嗦、不知不觉已三千多字,不知道有耐心看完文本,或听完音频的朋友对归属感与安全感是否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了呢?朋友们又是否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是否 OK 呢?